您好!欢迎来访江苏省证券业协会网站!
  • 看不清?点击更换
登 录
  • 看不清?点击更换
党建专栏

以基层之治,筑国家之兴

点击量:50 时间:2025-11-1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关乎党的执政根基,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福祉。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确保社会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为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指明了方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各项工作。

党建引领,筑牢基层治理“压舱石”。坚持党建引领,是做好基层治理工作的根本保证。要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为重点,突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要优化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创新活动方式,推进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学好用好党建引领接诉即办经验,将党组织服务触角延伸到群众需求最前沿。要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基层干部队伍。通过党建引领,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确保基层治理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三治融合”,激活基层治理“动力源”。自治、法治、德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基层治理的重要支撑。以自治激发动力。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作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广泛听取民意、汇集民智,让群众参与乡村、社区事务,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以法治强基固本。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破解治理难题,完善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引导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以德治化风成俗。充分发挥德治的教化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基层治理,学习运用“六尺巷工作法”, 发挥好以和为贵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化作用,营造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环境,通过身边榜样示范、生活礼俗教化等,引导群众明是非、知荣辱,为基层治理提供道德滋养。

多方参与,画好基层治理“同心圆”。基层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凝聚多方合力,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要坚持党建引领,积极引导各类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等力量有序参与基层治理。要加强条块协同,整合社会资源服务基层,推动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促进资源共享。建立健全基层协商民主制度,拓宽群众参与治理渠道,推广“居民议事会”“小院议事厅”等经验做法,让群众成为基层治理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生动局面。

科技赋能,提升基层治理“智慧度”。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科技赋能成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重要手段。要顺应科技发展趋势,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政府大数据平台建设,建强“城市大脑”,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基层治理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应用,为治理决策提供科学支撑。依托网格化管理,建立基层网上服务站点,努力实现网上办、马上办,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同时,要注重保护群众的个人信息安全,确保科技在基层治理中的安全可靠应用。通过科技赋能,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的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提高治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夯实基础,稳固基层治理“保障力”。基层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离不开坚实的基础保障。要加大对基层的投入力度,建立稳定的基层组织运转和基本公共服务经费保障制度,确保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服务,为开展各项工作提供支持。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关心关爱基层工作者,探索和开展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化建设,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同时,要坚持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破解“小马拉大车”问题,让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为群众服务上。此外,要加强基层治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我们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抓好落实,用心谋划、用力推进,持续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为不断开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新局面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分别系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报》11月13日3版

编辑:于   佳
审校:马思津
监制:汤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