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是……
点击量:12 时间:2025-10-13
在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破局关键。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枢纽,金融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到质效提升的深刻转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在此背景下,数智科技如何重塑金融生态、激活发展动能?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范文仲博士的深度解读,为我们揭示了金融变革的核心逻辑与实践路径。
“要理解数智技术如何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首先必须从生产力理论的演进脉络中把握其历史必然性。”范文仲表示,经典经济学理论中,土地、劳动力、资本是基本生产要素。进入信息时代后,知识、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已成为驱动生产力跃迁的核心要素。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将“数据”列为第五大生产要素,标志着我国对数字时代经济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AI)特别是大模型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机器具备了前所未有的感知、认知与决策能力,成为新型生产工具的典型代表。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劳动资料是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以AI为核心的生产工具,正在替代或增强人类在认知领域的劳动,成为推动生产力变革的新引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然而,其发展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规模扩张和数量增长。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这种以资产规模为导向的模式已难以为继。
范文仲认为,从宏观层面看,继续依赖债务驱动将积累系统性风险;从资源配置效率看,传统金融在服务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等关键领域存在短板;从国际竞争看,全球金融正加速数字化,中国若不转型升级,将面临竞争力落后的风险。
因此,范文仲提出,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必须从“做大”转向“做强”,即从追求资产规模的外延式增长,转向提升社会资本分配效率的内涵式发展。这意味着要引导资金流向真正具备创新能力、效率高、前景好的市场主体,从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最终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要实现资本分配效率的实质性提升,范文仲表示,必须依靠数智技术对金融体系进行系统性重塑,主要体现在提升透明度和智能化两大方向。
首先,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金融体系的透明度。传统风控依赖抵押担保和历史信用,难以全面评估借款人,尤其对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存在排斥。大数据技术通过整合税务、用电、物流、交易记录等多源数据,构建全景视图,能更真实地反映经营状况和信用风险。这种基于行为数据的“软信息”分析,突破了传统局限,使金融机构能识别被忽视的潜力客户,同时实现实时监控和动态预警,提升系统稳定性。
其次,利用AI技术提升金融服务的智能化水平。AI大模型具备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和逻辑推理能力,能处理海量非结构化数据,模拟专家决策,大幅提升服务效率与质量。
更重要的是,AI具备持续学习和自我优化的能力,能形成“数据—模型—决策—反馈”的正向循环,使金融体系更具适应性和前瞻性。这种AI驱动的创新正在打破传统服务模式的桎梏,催生全新的金融业态。
面对历史性机遇,范文仲认为,中国金融业必须坚定走创新驱动、质量优先的发展道路。中国拥有最庞大的网民群体、最活跃的数字市场、最丰富的场景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具备发展数智金融的独特优势。
为打造数智金融全球高地,范文仲提出,需系统推进以下举措:第一,加强顶层设计与战略规划:将数智金融纳入国家金融发展战略,制定中长期规划,建立健全跨部门协调机制,形成政策合力。第二,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加快6G、智算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公共数据开放共享,打破“数据孤岛”,释放数据价值。第三,强化核心技术攻关:加大对AI、区块链、隐私计算等前沿技术的研发投入,鼓励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企业。第四,完善监管框架与治理体系:构建“监管沙盒”、穿透式监管等新型工具,平衡创新与风险。加强数据安全、隐私保护和算法伦理立法,维护市场公平与消费者权益。第五,培育开放合作生态:鼓励金融机构与科技公司、高校等开展战略合作,形成协同创新网络。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与标准制定,提升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